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复禾男科 > 男性知识 > 正文

软下疳的几种特殊类型

发布时间: 2011-08-10 16:10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软下疳病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炳。这可能与女性发生在阴道、宫颈的病损症状轻微或缺如,不易发现有关。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软下疳的几种特殊类型。

软下疳的几种特殊类型(1)过性软下疳:溃疡较小,发生快,消退也快,病程约4~6天,可有淋巴结病变。

软下疳的几种特殊类型(2)毛囊性软下疳:见于阴毛区域,皮损为毛囊性丘疹,类似毛囊炎,可形成毛囊深部小溃疡。

软下疳的几种特殊类型(3)隆起性软下疳:皮损早期为隆起的结节或斑块,以后其上出现溃疡,肉芽组织增生明显,此型病程较长。

软下疳的几种特殊类型(4)匍行性软下疳:由于溃疡互相融合或自身接种,形成窄而长的浅溃疡,愈合后瘢痕不规则。

软下疳的几种特殊类型(5)混合性软下疳:初发为软下疳,后并发梅毒硬下疳,兼有两者特点。

软下疳的几种特殊类型(6)巨大型软下疳:溃疡较大,并向外扩展增大。

软下疳的几种特殊类型(7)崩蚀性软下疳:指继发其它病原体感染,引起广泛的蜂窝组织炎和组织坏死,导致外阴坏死、破坏。约半数的软下疳患者合并有腹股沟急性淋巴结炎,多为同侧。淋巴结红肿、高出皮面,有明显疼痛和压痛,称为软下疳横痃,最后淋巴结化脓、破溃,溃疡口呈“鱼口”状外翻,脓液粘稠,呈奶油样。

以上为软下疳的几种特殊类型。根据发病前的性接触史,不洁性交使软下疳更容易发生,所以要注意平时的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患者及时去医院检查哪种类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

软下疳http://man.fh21.com.cn/szgr/rxg/

相关推荐

软下疳的几种常见的类型
软下疳的几种常见的类型
软下疳是一种常见的性病,那么这样的一种性病有哪些种类呢?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呢?软下疳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性病。那么这样的一种性病有哪些种类呢?下面给大家介绍软下疳的几种常见的类型,供大家参考。1、矮小软下疳。损害微小,象生殖器疱疹所致的糜烂,但有刀切样出血性边缘。2、崩蚀性...[详细]
发布于 2024-10-17

最新推荐

容易怀男孩的方法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能够证明任何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怀男孩的几率。胎儿性别的决定完全取决于随机的染色体组合,具体受精过程中精子是携带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决定了胎儿是女孩还是男孩。然而,从民间传言到一些生活方式调整,很多人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增大怀男孩的...[详细]
2025-04-24 06:01
阴囊湿疹饮食禁忌
阴囊湿疹饮食禁忌
阴囊湿疹患者在饮食上应避免高油、高糖、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戒酒,以减轻病情并防止反复发作。合理的饮食搭配对控制湿疹扩散和加速康复至关重要。1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此类食物包括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这些食材会刺激体内炎症反应,加重阴囊湿疹的...[详细]
2025-04-23 22:59
一侧睾丸萎缩还能生育吗
一侧睾丸萎缩还能生育吗
一侧睾丸萎缩可能影响生育能力,但具体情况取决于另一侧睾丸的功能是否正常。生育能力与睾丸的健康状况、精子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如果另一侧睾丸功能正常,生育能力可能不受影响;若双侧睾丸均受损,生育能力会显著下降。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生...[详细]
2025-04-23 07:54
哪些食物比较壮阳
哪些食物比较壮阳
食物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可以促进男性性健康,如锌、维生素E、氨基酸等。常见的辅助壮阳的食物包括生蚝、牛羊肉、鳄梨等,但壮阳效果因人而异,不能代替正规治疗。饮食调节应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医学指导。1富含锌的食物锌是男性生殖健康的重要微量元素...[详细]
2025-04-22 19:13
肾虚的主要表现男
肾虚的主要表现男
肾虚的主要表现常包括腰膝酸软、疲倦无力、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减退、夜尿频繁等症状,应根据具体表现尽早调整生活方式或进行相关治疗,必要时及时就医。1腰膝酸软和疲倦无力这是肾虚的典型表现之一,通常由肾精不足或肾气亏虚引起。许多男性工作繁忙、长期熬...[详细]
2025-04-22 17:20
睾丸潮湿是什么病
睾丸潮湿是什么病
睾丸潮湿可能是局部汗液分泌增多、真菌感染、湿疹或前列腺炎等疾病引起的表现,应根据伴随症状判断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持续症状,应尽早就医排查潜在健康问题。1、出汗过多或环境潮湿生理性睾丸潮湿通常由局部汗液分泌旺盛导致。这可能与外界环境温...[详细]
2025-04-21 13:33
小儿包皮手术几岁做合适
小儿包皮手术的最佳年龄通常在5至7岁之间,此时手术风险较低,恢复较快。具体手术时间需根据孩子的生理发育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1、生理发育阶段5岁之前,男童的包皮可能尚未完全发育,存在自然分离的可能性。过早手术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风险。5至7岁时,...[详细]
2025-04-21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