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复禾男科 > 男性知识 > 正文

男性前列腺炎应注意哪些事项 这些前列腺炎的健康知识应牢记

发布时间: 2022-06-04 10:0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前列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其毒素所导致的前列腺体和腺管的炎症。本病分急、慢性两种,其中以慢性前列腺炎最常见,多与后尿道炎、精囊炎或副睾炎同时存在。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但老年男性亦不少见,并常可导致尿路感染,应引起重视。下面介绍一下该病的常见诊断手段以及一些检查项目。

一、常用的诊断手段

1、B超检查

前列腺组织结构界限不清、紊乱,可提示前列腺炎。男性前列腺炎应注意哪些事项 这些前列腺炎的健康知识应牢记

2.尿动力学检查

主要表现为尿流下降、膀胱颈-尿道外括肌不完全松弛、尿道关闭压异常增加等。

3、直肠指诊

前列腺饱满、增大、柔软、轻微压痛如果你生病很长时间,前列腺会变小、变硬、质地不均匀和硬化。同时,应用前列腺按摩获取前列腺液,并进行常规检查。

4.前列腺液检查

前列腺液中有10多个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减少,可诊断为前列腺炎。如果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可以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明确的诊断和分类。如果前列腺炎液体细菌培养呈阳性,则诊断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相反,它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除临床表现外,直肠外,还可触及肿胀饱满的前列腺,压痛明显。脓肿形成时,两侧腺叶不对称,可能有局限性波动。急性期避免前列腺按摩,防止感染扩散到附睾和睾丸,或细菌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尿道分泌物可涂抹染色镜检查和细菌培养。尿镜检查中常见的红细胞或成堆脓细胞较多。三杯试验的第一杯尿微混合,第二杯尿色清,无白细胞,第三杯尿混浊,白细胞和脓细胞较多。男性前列腺炎应注意哪些事项 这些前列腺炎的健康知识应牢记

二、急性前列腺炎辅助检查

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直肠指诊,可接触前列腺肿大、表面光滑、张力大、压痛明显。急性前列腺炎只能进行指诊检查,不要进行前列腺按摩,以防止炎症扩散。脓细胞和红细胞可见尿检,B超检也有助于诊断。

辅助检查慢性前列腺炎

对于有上述症状之一或以上的人,直肠指诊接触前列腺按摩。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慢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pH锌含量降低锌含量也有助于诊断。

男性朋友千万不要忽视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病。积极的治疗和健康护理对前列腺炎的恢复也很有意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推荐

男性肝不好怎么补
男性肝不好怎么补
男性肝不好可以通过改善饮食、调整生活方式、适当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调理,但具体补肝方法需要根据肝功能受损的程度以及病因来决定。1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能帮助肝脏恢复健康。选择富含优质...[详细]
2025-11-02 22:59
甲状腺功能亢进男性得病的多么
甲状腺功能亢进男性得病的多么
甲状腺功能亢进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并非罕见,男性患者约占所有甲亢患者的20%-30%。甲亢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理因素等多种原因相关,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详细]
2025-11-02 11:40
五岁男孩淋巴结发炎怎么治
五岁男孩淋巴结发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护理和饮食调理,具体方案需根据病因和症状严重程度决定。淋巴结发炎通常由感染引起,如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也可能是免疫系统异常或局部损伤导致。1、药物治疗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淋巴结炎...[详细]
2025-11-01 21:06
igm肾病难治吗
igm肾病难治吗
IgM肾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肾小球疾病,治疗难度较大,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控制病情发展。IgM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详细]
2025-11-01 09:47
什么运动可以补肾
什么运动可以补肾
适当的运动可以通过加强血液循环和增强体质来达到补肾效果,尤其是强健腰部和下肢的运动具有更明显的作用,比如瑜伽、快步走和深蹲都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合理的饮食、规律...[详细]
2025-11-01 07:54
先天性尿道下裂检查
先天性尿道下裂检查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畸形,表现为尿道开口不在阴茎头部正常位置,而是位于阴茎腹侧、阴囊或会阴部。其检查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早期诊断...[详细]
2025-11-01 06:01
肾肌酐酶高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肾肌酐酶高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肾肌酐酶高可能导致肾功能受损,严重时引发肾衰竭。主要原因包括肾脏疾病、药物副作用、脱水等。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可以改善症状。1、肾肌酐酶高的原因肾肌酐酶升高通常与肾...[详细]
2025-10-31 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