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复禾男科 > 男性知识 > 正文

性生活引发梅毒的几率有多高 性病梅毒主要有4种传播途径

发布时间: 2022-06-01 18:3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性传播疾病。在感染的早期阶段潜伏期。患者不易及时发现,病程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延长几十年甚至几十年,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除了性接触,梅毒还有以下传染形式。

1.性接触。这是感染的主要途径。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一年内最具传染性;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后4年,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

2.血液传播。梅毒患者、潜伏梅毒和隐性梅毒血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输血和共用针感染他人。性生活引发梅毒的几率有多高 性病梅毒主要有4种传播途径

3.胎儿传播。患有梅毒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一般认为感染发生在怀孕4个月后。梅毒妇女虽然有性接触,但在怀孕期间仍可感染胎儿。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

4.其他的。少数可以通过性接触以外的方式感染,如接吻和哺乳;接触衣服、毛巾、剃刀、餐具、烟嘴等传染性损害患者的日常用品也可以感染。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我相信你对梅毒做爱的概率很高。你应该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建议你多了解疾病的预防知识,平时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疾病的发生。如果朋友有不良症状,应及时到正规专业医院检查治疗,不要拖延,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性生活引发梅毒的几率有多高
性生活引发梅毒的几率有多高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性传播疾病,感染初期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患者本身不易及时发现,且病程长,若不及时治疗,可迁延数十年,甚至几十年,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那么除了性接触外,梅毒还有以下几种传染形式。1、性接触。这是主要的传染途径。未经...[详细]
发布于 2018-06-27

最新推荐

尿道下裂术后能翻身
尿道下裂术后能翻身
尿道下裂术后可以翻身,但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手术部位造成压力或摩擦。术后翻身有助于预防压疮和促进血液循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伤口愈合不受影响。1、术后翻身的重要性尿道下裂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详细]
2025-08-11 22:59
肾小球损伤有哪些症状
肾小球损伤有哪些症状
肾小球损伤的症状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严重时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损伤的原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感染、药物毒性等。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1、蛋白尿是肾小球损伤的常见症状...[详细]
2025-08-11 17:20
频繁遗精吃什么药
频繁遗精吃什么药
频繁遗精可能与心理压力、内分泌紊乱或相关疾病有关,可在明确病因后选择药物调整,例如调节内分泌、镇定安神或补肾类药物。药物推荐需遵医嘱,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和心理调整进行辅助改善。1、可能的原因频繁遗精的发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心理因素:过度焦...[详细]
2025-08-11 15:27
肾功中的肌酐高是怎么回事
肾功中的肌酐高是怎么回事
肾功能中的肌酐升高通常与肾脏功能受损有关,可能是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或其他健康问题的表现。原因包括肾脏疾病、脱水、药物影响等,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调整,如控制血压、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肌酐升高...[详细]
2025-08-11 11:40
精血不足怎么治疗
精血不足怎么治疗
精血不足可以通过调整日常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和中医调理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包括滋补饮食、适当锻炼、使用补益药物以及寻求中医指导进行针对性调理。1饮食调理饮食是改善精血不足的基础,建议多食用富含蛋白质铁元素的食物,例如瘦肉、动物肝...[详细]
2025-08-11 09:47
包皮红肿瘙痒用什么药膏最有效果
包皮红肿瘙痒可能由感染、过敏、卫生问题等原因引起,用药膏前需明确具体病因。可以根据症状选择抗真菌、抗过敏或抗炎类药膏,具体药物包括克霉唑乳膏、地奈德乳膏、红霉素软膏等。但使用前建议咨询避免盲目用药。1、可能原因分析包皮红肿瘙痒可能源于以下几...[详细]
2025-08-11 06:01
肾盂怎么治疗男性疾病呢
肾盂怎么治疗男性疾病呢
肾盂相关男性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常见原因包括感染、结石、先天畸形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1、感染性肾盂炎是男性肾盂疾病的常见原因,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喹诺...[详细]
2025-08-10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