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复禾男科 > 男性知识 > 正文

慢性前列腺炎造成的阳痿

发布时间: 2024-05-26 09:0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慢性前列腺炎造成的阳痿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现象。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前列腺组织发生较长期的炎症反应,如细菌、支原体等感染所致,患者可出现排尿异常、盆骶疼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或未进行规范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会影响性功能而造成阳痿。

慢性前列腺炎造成的阳痿

一、原因

1.心理影响: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容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从而对勃起能力产生影响,表现为阳痿的情况。

2.神经反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部和后尿道受刺激时,会抑制射精中枢而导致阳痿的发生。

3.血管内皮损伤:慢性前列腺炎会导致前列腺肿大压迫前列腺上缘的阴茎背静脉丛,使海绵体血供减少而引起阳痿。

4.其他原因:慢性前列腺炎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勃起及维持勃起的能力,包括干扰睾酮分泌、影响雄激素受体活性以及降低血清睾酮浓度等,均可间接导致阳痿的发生。

二、治疗方法

慢性前列腺炎造成的阳痿

1.药物治疗: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本身引起的阳痿,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控制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另外还可以选择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他达拉非片等口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以改善勃起状况。

2.手术治疗:如果经上述方法仍无法改善症状则可以考虑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将增生的前列腺切除后再配合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巩固疗效,常用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

3.物理疗法:常用的有真空勃起装置疗法,该疗法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借助于一种特殊的装置,在负压的作用下促进阴茎充血胀大的同时,又促使血液流出,达到阴茎持续勃起的目的。

慢性前列腺炎造成的阳痿

4.行为疗法:主要包括停-动技术、挤捏技术、动停技术等,主要是通过挤压包块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继而增强阴茎的勃起硬度。

建议存在以上情况的人群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阳痿
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阳痿
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阳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治疗上也比较困难。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阳痿的情况,通常采用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详细]
发布于 2024-06-02

最新推荐

尿结石的症状男性
尿结石的症状男性
尿结石的症状在男性身上常表现为突发性腰部或腹部剧烈疼痛、血尿、排尿困难等情况,当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以排除严重风险。尿结石可能由遗传、饮食习惯、代谢异常等因...[详细]
2025-11-18 21:06
6种肾病不影响寿命
6种肾病不影响寿命
6种肾病不影响寿命,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肾病和遗传性肾炎。这些肾病在早期诊断和科学管理下,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寿命不受影响...[详细]
2025-11-18 19:13
尿道下裂是有几个尿道口
尿道下裂是有几个尿道口
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尿道发育异常,表现为尿道开口不在阴茎头正常位置,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尿道口。治疗主要通过手术矫正,具体方法包括尿道成形术、尿道重建术和尿道口成形术。尿道下裂的病...[详细]
2025-11-18 11:40
肾结核容易传染吗
肾结核容易传染吗
肾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通常不会通过日常接触直接传染,但结核菌可能通过空气传播。肾结核的传染性较低,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预防和治疗肾结核需要结合药物...[详细]
2025-11-18 07:54
止鼻血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吗有用吗
止鼻血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吗有用吗
止鼻血时可以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它是一种有效的局部血管收缩剂,常用于控制鼻出血。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收缩血管减少出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处理鼻出血的方法包括局部止血、...[详细]
2025-11-17 13:33
冠沟型尿道下裂症状
冠沟型尿道下裂症状
冠沟型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表现为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冠状沟附近。其症状包括尿道口位置异常、尿流方向偏移、阴茎弯曲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矫正和术后护理。1、尿道口位置异常...[详细]
2025-11-16 21:06
男人皮肤粗糙面相
男人皮肤粗糙面相
男人皮肤粗糙的面相通常与其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状况及遗传因素等相关,要改善皮肤粗糙,需要从护肤、饮食调理以及健康管理方面入手。1、遗传因素的影响皮肤粗糙的情况有时与遗传基因密切相...[详细]
2025-11-16 11: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