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复禾男科 > 男性知识 > 正文

慢性前列腺炎疾病诊断要点

发布时间: 2024-07-13 07:2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排尿异常等。在临床上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疾病的诊断,除了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外,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直肠指诊、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1.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过不洁性生活或长期久坐的情况,并观察是否存在会阴部不适、发凉等情况。

2.体格检查:通过直肠指检可以了解前列腺大小、有无结节或局限性的压痛,如果发现前列腺增大,质地坚硬,则提示存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存在小叶增生或局部硬结,则可能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慢性前列腺炎可引起发热、寒战等症状,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进行血常规检查,明确是否为感染所致。

2.前列腺液检查:慢性前列腺炎常伴有精囊腺炎,而精囊腺受累后会出现凝血因子减少,从而导致血精症的发生。慢性前列腺炎疾病诊断要点因此可以通过化验前列腺液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

三、直肠指诊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通常会有明显的触痛,尤其是在触及前列腺两侧叶的时候更为明显。

四、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CT检查可以显示前列腺体积增大或者缩小,还可以显示钙化灶,有助于鉴别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

2.MRI检查:MRI检查对前列腺炎的症状缓解有一定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射精的因素,如神经源性膀胱等。

3.PET-CT检查:PET-CT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部位肿瘤引起的相关症状,比如肺癌、肝癌等。

五、病理检查

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是确诊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

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憋尿、久坐,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另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清洁干燥,预防发生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慢性前列腺炎疾病诊断依据
慢性前列腺炎疾病诊断依据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直肠指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如果出现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建议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完善血常规、前列腺液等检查明确诊断。一、临床表现1....[详细]
发布于 2024-07-10

最新推荐

尿道下裂术后尿线倾斜
尿道下裂术后尿线倾斜
尿道下裂术后尿线倾斜可能与手术技术、术后恢复或解剖结构异常有关。解决方法包括观察恢复、二次手术矫正或物理治疗。具体原因和处理方式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1、手术技术因素:尿道下裂手...[详细]
2025-11-22 15:27
刮胡子为什么会疼
刮胡子为什么会疼
刮胡子时会疼通常与皮肤敏感、剃须方式不当或剃须工具问题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调整剃须习惯、更换工具或护理皮肤等方式进行改善,从而缓解疼痛感。1、剃须方式不当剃须时不正确的手法...[详细]
2025-11-22 13:33
男性输尿管痒怎么回事
男性输尿管痒怎么回事
男性输尿管痒可能是由尿路感染、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疾病引起,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尿路感染常见细菌感染,尿道炎可能与性传播疾病或局部刺激有关,前列腺炎则与前列腺充血或感染相关...[详细]
2025-11-22 11:40
糖尿病引起性功能下降能治好吗
糖尿病引起性功能下降能治好吗
糖尿病引起性功能下降是可以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和针对性功能障碍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调节和健康管理。1、糖尿病与性功能下降的关系糖尿病长期高血糖...[详细]
2025-11-22 07:54
包皮红肿瘙痒怎么治疗好
包皮红肿瘙痒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不良卫生习惯或过敏等,治疗需要针对病因采取合适的方法,如改善清洁习惯、应用药物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1、不良卫生习惯导致的炎症包皮红肿和瘙痒常见于包皮垢堆积和细菌滋生。如果日常清洁不到...[详细]
2025-11-21 21:06
肾透明细胞瘤严重吗
肾透明细胞瘤严重吗
肾透明细胞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分期以及是否发生转移,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治疗方式包括手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肾透明细胞瘤是肾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肾癌...[详细]
2025-11-21 19:13
肾受损的主要原因
肾受损的主要原因
肾受损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外伤以及病理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来预防和管理肾损伤。1、遗传因素某些肾脏疾病具有遗传性...[详细]
2025-11-21 07:5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