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肾功能突然下降,常见原因包括肾脏血流减少、肾脏直接损伤或尿路阻塞。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补液、药物调整或手术干预。
1、肾脏血流减少。低血容量、心力衰竭或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肾脏供血不足,引发急性肾损伤。低血容量常见于脱水、大出血或严重腹泻;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影响肾脏灌注;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可导致全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肾脏血流减少。治疗上需及时补液,纠正低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2、肾脏直接损伤。药物、毒素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直接损害肾小管或肾小球。常见肾毒性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造影剂等;毒素如重金属、有机溶剂也可导致肾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发肾小球肾炎。治疗需停用肾毒性药物,避免接触毒素,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3、尿路阻塞。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可导致尿路梗阻,影响肾脏排泄功能。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可阻塞尿路;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可压迫或阻塞尿路;前列腺增生可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治疗需解除梗阻,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切除肿瘤或前列腺,必要时进行导尿或肾造瘘。
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和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键,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肾病患者或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12-12-07
2012-12-07
2012-12-07
2012-12-07
2012-12-07
2012-12-07
2012-12-07
2012-12-06
2012-12-06
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