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复禾男科 > 男性知识 > 正文

逆行射精的发病原因介绍

发布时间: 2010-11-11 17:07 来源:复禾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逆行射精是男性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长期以往逆行射精会导致男性不育。那么逆行射精的发病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请专家来详细回答一下。

逆行射精的发病原因:

一、医源性因素

主要包括各种膀胱颈部和前列腺手术,胸腰部交感神经切除术,腹膜后广泛淋巴结清除术及其它的盆腔手术,导致了神经根切除或损伤,使膀胱颈部关闭不全,发生逆行射精。

二、机械性因素

外伤性及炎症性尿道狭窄由于尿道阻力增加,导致射精时精液受阻。外伤性骨盆骨折常可引起后尿道损伤导致狭窄,同时骨折片又可破坏膀胱颈部的结构,致膀胱颈关闭功能不良造成逆行射精的发病原因。另外,长期排尿困难亦可使膀胱颈部张力下降,导致关闭无力。

三、药物性因素

服用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利血平、呱乙啶、苯甲呱及溴苄胺等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无力而出现逆行射精。

四、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宽膀胱颈,先天性尿道瓣膜或尿道憩室,先天性脊柱裂。这些先天性疾病使得膀胱颈半闭不全及尿道膜部阻力增加,造成逆行射精。

以上介绍了逆行射精的发病原因,逆行射精的患者应该第一时间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从而远离疾病的困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造成逆行射精的原因
造成逆行射精的原因
逆行射精是比较严重的男科问题,它影响了夫妻之间的正常性生活,给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看看男科专家徐燕征主任的介绍。 1、疾病因素 糖尿病可并发逆向射精,脊髓损伤可使患者丧失排精能力或逆向射精,目前看,其它疾病导致逆行射精发病率较高。 2、药物性因素 服...[详细]
发布于 2022-03-23

最新推荐

少精弱精症能自然受孕吗
少精弱精症能自然受孕吗
少精弱精症患者自然受孕的概率较低,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具体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善生活方式、针对性治疗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可以提高受孕成功率。1、少精弱精症的定义与影响少精症是指精液中的精子数量低于正常值,弱精症则是指精子活力不足。这两种情况都...[详细]
2025-07-26 15:27
肾病初期什么症状
肾病初期什么症状
肾病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出现尿液异常、水肿、疲劳等表现。早期发现并采取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1、尿液异常是肾病初期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发现尿液中泡沫增多,这通常与尿蛋白增加有关。夜尿频繁也可能是肾脏功能...[详细]
2025-07-26 13:33
肾小管钙化属于转移性钙化
肾小管钙化属于转移性钙化
肾小管钙化属于转移性钙化,主要由于血液中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钙盐沉积在肾小管。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调整钙磷代谢,必要时使用药物或透析。原因包括高钙血症、高磷血症、慢性肾病等,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透析。1、高钙血症是肾小管钙化的常见原...[详细]
2025-07-26 09:47
轻微尿道下裂能生育吗
轻微尿道下裂能生育吗
轻微尿道下裂患者通常可以生育,但具体情况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伴随其他生殖系统问题而定。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尿道发育异常,轻微类型通常不影响生育能力,但可能影响性功能和精子输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矫正、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1、遗传因素:...[详细]
2025-07-25 22:59
鼻子出血用去甲肾上腺素吗
鼻子出血用去甲肾上腺素吗
鼻子出血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取决于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对于轻微鼻出血,通常不需要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可通过压迫止血或冷敷处理;对于严重或反复出血,医生可能会局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止血。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干燥、外伤、高血压、鼻腔炎症或肿...[详细]
2025-07-25 13:33
尿道下裂第二期尿道重建
尿道下裂第二期尿道重建
尿道下裂第二期尿道重建是治疗尿道下裂的重要手术步骤,旨在修复尿道缺损并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评估、手术技术选择及术后护理。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表现为尿道开口不在阴茎头部,可能影响排尿和性功能。第二期尿道重建通常在患...[详细]
2025-07-25 11:40
男性自然衰老症状
男性自然衰老过程中常见的症状包括睾酮水平下降、骨骼密度减少、肌肉力量减弱以及认知功能的退化,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针对性干预进行改善。1睾酮水平下降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睾酮水平会逐渐下降,通常在30岁之后以每年1%的速度降低。睾酮...[详细]
2025-07-25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