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复禾男科 > 男性知识 > 正文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前列腺炎 6种方法预防男性前列腺炎

发布时间: 2022-02-22 09:5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前列腺炎是很多男性的噩梦,其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一直困扰着男性,危害男性健康。因此,预防前列腺炎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前列腺炎呢?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前列腺炎 6种方法预防男性前列腺炎   6种方法预防前列腺炎

1、补充锌元素:由于微量元素可以增加前列腺的抗炎和抗癌作用,因此,多食含锌食物如南瓜籽仁、花生仁、杏仁和芝麻等,对防治前列腺疾病可能有一定效果。也可遵医嘱口服硫酸锌片。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前列腺炎 6种方法预防男性前列腺炎

2、多喝开水:每天喝2000毫升以上白开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高脂肪饮食、戒烟酒、少吃辛辣食品。

3、避免酗酒和食用大量辛辣食物:辛辣食品不是前列腺炎的直接病因,但是酒类、辣椒等辛辣食品对前列腺和尿道具有刺激作用,食用后可出现短暂的或伴随排尿过程的尿道不适或灼热症状,并且能够引起前列腺的血管扩张、水肿或导致前列腺的抵抗力降低。清淡、规律的饮食,可减轻前列腺充血

4、不憋尿:一旦膀胱充盈有尿意,就应小便,憋尿对膀胱和前列腺不利。在乘长途汽车之前,应先排空小便再乘车,途中若小便急则应向司机打招呼,下车排尿,千万不要硬憋。

5、定期验血:做直肠指检这是早期发现前列腺增生导致肾脏损害以及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5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半年或1年都应接受肾功能检查和直肠指诊检查。

6、体育锻炼:腹部、大腿和臀部的运动可以使前列腺得到按摩,促进前列腺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因此,中老年人每天慢跑或者快走20~30分钟对前列腺有保健作用。仰卧起坐也很有益。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前列腺炎 6种方法预防男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有什么危害?   1、导致慢性肾炎

前列腺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前列腺增生,对膀胱出口进行压迫,使尿液不能完全排空,出现残余尿。

  2、导致不育

长期的慢性炎症,使前列腺液成分发生变化,前列腺分泌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精液的液化时间,精子活力下降,可以导致男性不育

  3、导致阳痿早泄

由于疾病长期未能治愈,各种症状和不适在性交后加重,或直接影响性生活的感受和质量,对患者造成一种恶性刺激,渐渐出现一种厌恶感,导致阳萎、早泄等现象是前列腺炎疾病危害之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推荐

尿结石的症状男性
尿结石的症状男性
尿结石的症状在男性身上常表现为突发性腰部或腹部剧烈疼痛、血尿、排尿困难等情况,当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以排除严重风险。尿结石可能由遗传、饮食习惯、代谢异常等因...[详细]
2025-11-18 21:06
6种肾病不影响寿命
6种肾病不影响寿命
6种肾病不影响寿命,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薄基底膜肾病和遗传性肾炎。这些肾病在早期诊断和科学管理下,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生活,寿命不受影响...[详细]
2025-11-18 19:13
尿道下裂是有几个尿道口
尿道下裂是有几个尿道口
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尿道发育异常,表现为尿道开口不在阴茎头正常位置,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尿道口。治疗主要通过手术矫正,具体方法包括尿道成形术、尿道重建术和尿道口成形术。尿道下裂的病...[详细]
2025-11-18 11:40
肾结核容易传染吗
肾结核容易传染吗
肾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通常不会通过日常接触直接传染,但结核菌可能通过空气传播。肾结核的传染性较低,主要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预防和治疗肾结核需要结合药物...[详细]
2025-11-18 07:54
止鼻血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吗有用吗
止鼻血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吗有用吗
止鼻血时可以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它是一种有效的局部血管收缩剂,常用于控制鼻出血。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收缩血管减少出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处理鼻出血的方法包括局部止血、...[详细]
2025-11-17 13:33
冠沟型尿道下裂症状
冠沟型尿道下裂症状
冠沟型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表现为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冠状沟附近。其症状包括尿道口位置异常、尿流方向偏移、阴茎弯曲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矫正和术后护理。1、尿道口位置异常...[详细]
2025-11-16 21:06
男人皮肤粗糙面相
男人皮肤粗糙面相
男人皮肤粗糙的面相通常与其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状况及遗传因素等相关,要改善皮肤粗糙,需要从护肤、饮食调理以及健康管理方面入手。1、遗传因素的影响皮肤粗糙的情况有时与遗传基因密切相...[详细]
2025-11-16 11:40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