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复禾男科 > 男性生活 > 正文

包皮过长怎么办?包皮过长患者日常保健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22-11-28 13:19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包皮过长日常保健很重要,专家叫你包皮过长的患者平时这样保健。没有包皮环切术,饮食上没有特殊的保健要求。包皮过长是指阴茎处于松弛状态,包皮覆盖整个龟头。如果包皮不仅覆盖整个龟头,而且包皮口狭窄,包皮不能外翻,医学上称为包茎。包皮长时间拖在阴茎头前,包皮口不小,可勉强将包皮向上部分或完全翻起,可露出部分或全部阴茎头,不影响排尿。包皮过长怎么办?包皮过长患者日常保健注意事项

包皮过长的日常保健很重要,专家教你包皮过长的患者平时这样保健。

包皮过长的药物保健

一般没有发炎不需要用药。

2、有发炎用药(详见阴茎头包皮炎节。

包皮饮食过长保健

1.包皮环切术未进行时,饮食无特殊保健要求。

2.包皮环切术后一周内应注意多食有营养的食物,如肉、鱼、蛋等,有助于切口生长。

包皮过长的护理保健

1.未进行包皮环切手术时,注意阴茎局部清洁,经常清洗。如果包皮不能翻转,不要强行翻转。包皮过长怎么办?包皮过长患者日常保健注意事项如果翻起清洗,洗完后应将包皮回到原来的位置,以免造成嵌顿性包茎。

2.如果进行包皮环切手术,术前3天用温开水或1:5000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阴茎。术后除上述药物外,还应预防阴茎勃起出血发炎此外,还应注意包扎敷料的干燥。如果被尿液浸湿,应及时更换。一般术后5-7天拆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包皮过长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包皮过长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包皮过长为男性常见疾病,由于包皮过长会影响龟头发育,引发包皮炎、龟头炎等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减轻其危害。1.每天清洗龟头包皮过长者由于整个龟头尿道口被包皮包绕,包皮内板及龟头黏膜长期不与外界接触,比较娇嫩,皮肤黏膜易受细菌侵犯,且包皮内板与龟头形成的包皮腔是一个...[详细]
发布于 2013-03-01

最新推荐

全身各部位推拿按摩
全身各部位推拿按摩
全身各部位的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手法作用于不同部位的肌肉、经络和穴位,从而缓解肌肉酸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疲劳及调节身心健康。推拿按摩应针对具体部位采取不同的技巧,同时需注意手法适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1、头部按摩:缓解头痛与提高睡眠质量头...[详细]
2025-09-09 19:13
步行健身的正常方式是什么
步行健身的正常方式是什么
步行健身的正常方式是以正确的姿势、合理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进行步行锻炼,同时配合均衡饮食、适量休息和科学计划,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等健康目的。1、保持正确姿势步行时,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上身保持笔直,双肩放松,自然摆臂。避免含胸弓...[详细]
2025-09-09 17:20
头发脆弱的男士应该如何护理头发呢
头发脆弱的男士应该如何护理头发呢
头发脆弱的男士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以及选择合适的护发产品来有效护理头发。1饮食调整,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有助于发质的改善;2生活习惯的改变,如戒烟、少饮酒和减少压力;3选择合适的洗护产品,包括使用含有滋润和强化成分的洗发水和护...[详细]
2025-09-09 15:27
男人婚前恐惧症怎么克服
男人婚前恐惧症怎么克服
男人婚前恐惧症通常源于责任感的增加、对婚姻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压力的积累,可以通过心理调整、沟通交流和适当放松的方式有效克服。以下从心理原因到解决方法逐步分析,帮助更好地应对婚前恐惧。1、婚前恐惧症的原因婚前恐惧症多与心理和外部环境因素有关:...[详细]
2025-09-09 13:33
男人补血气的药材
男人补血气的药材
男人可以通过中药材如当归、黄芪、熟地黄等来补充血气,同时搭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也非常重要。根据体质选择适合的药材,并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使用,是促进健康的关键。1常见补血气的中药材当归:被誉为“血中之气药”,具有补血活血的效果。适合用于改善气血...[详细]
2025-09-09 06:01
男的为什么喜欢胖的女人
男的喜欢胖的女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文化背景、个人偏好及心理因素等。每个人的吸引力来源都是不同的,可能因为对丰满身材的安全感,也可能由于某些文化对胖的欣赏。1、文化影响:在一些文化中,丰满被视作财富和健康的象征。过去历史中,丰满常常代表...[详细]
2025-09-08 22:59
40岁全身毛发都白了正常吗
40岁全身毛发都变白通常不被认为是正常现象,可能由遗传、环境因素、营养缺乏或基础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应排查可能的遗传因素;分析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影响;考虑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这些情况,可通过改善营养、调整生活习惯或就医进行有效应对。1、遗传因...[详细]
2025-09-08 15:27